春耕一线观察丨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“吨粮田”如何建? 一文解读|今日热闻
“吨粮田”促单产 夯实丰产基础
眼下,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小麦进入拔节期,也是春管的关键期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“开展吨粮田创建”。
【资料图】
那么什么是吨粮田?吨粮田里生长的小麦和普通农田里的又有什么区别?一起去看看。
(点击图片查看详情)
在山东德州义渡口镇高标准农田片区,技术专家正在为麦田进行统一病虫害防治。记者了解到,和每亩年产1000公斤粮食的“吨粮田”不同的是,这片高标准农田里包含了1.5万亩吨半粮田,平均亩产1576.3公斤,达到吨半粮的产能。在吨半粮田里,我们看到小麦的颜色深绿、茎秆粗壮。
专家告诉我们,到了穗期,分化会更加明显,吨半粮的小麦抽穗更加整齐,小麦根系发达,穗大茎秆粗壮,抗倒伏能力强。灌浆期时绿叶功能好,抗早衰的同时延长灌浆时间,为丰收奠定良好基础。
什么是吨粮田?什么又是吨半粮?
(点击图片查看详情)
这里也给您做一个解释,什么是“吨粮田”“吨半粮”。
其实,“吨粮田”,就是年粮食亩产达到一吨的农田。20世纪80年代,黄淮海以同一块地小麦亩产400公斤,玉米亩产600公斤的策略,实现了一亩地全年产粮食1000公斤的目标。
而经过多年的发展,我国粮食高产地区,已经出现了“吨半粮田”。“吨半粮”的概念是在2021年,由山东德州在全国率先提出,“吨半粮”也就是指一亩地年产量超过1500公斤。
去年,德州超过50%的“吨半粮”核心区平均亩产1576.3公斤,达到吨半粮产能,最高亩产达1870.4公斤,刷新当地粮食单产纪录。
如何筑牢吨粮田“耕”基?
作为全国首家地市级全域创建“吨半粮”的城市,山东德州有965万亩耕地,常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50亿斤以上,用占全国0.9%的耕地生产出了全国3%的小麦、1.4%的玉米,
如何在吨粮之上再促进单产提升?当地破解了哪些难题?
(点击图片查看详情)
为了解决水源的问题,德州市在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的同时,大力建设喷灌、管灌设施,发展高效节水农业。
种粮大户尹殿东在德州市庆云县承包了2100多亩农田,高标准农田建成后,他家土地不再是“碎片化”,农田灌溉及耕作条件明显改善。
尹殿东:现在引水渠修好后,片片相连、块块相通,距离较远的田块也不缺水了,旱能浇涝能排。目前修好的田间桥,有利于指针式喷灌的平稳通过,农耕时,便于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的通过,现在是省时、省力,效率大大提升。
截至目前,德州市的高标准农田达到772.7万亩,占总耕地面积的80%。
如何培育本土化的“良种”?
除了农田必须是高标准农田之外,本土化的“良种”也是吨粮田必不可少的一环。
(点击图片查看详情)
张文国是德州一家种子企业的负责人,记者见到他时,他正在地里查看新育种小麦的各项性状。
张文国:这个你看分蘖,一粒种子12个分蘖,今年倒春寒,这个品种抗冻性很好,根系粗壮,很白,没有根腐和茎腐。
去年,张文国公司选育的德麦008,小麦平均亩产高达839.2公斤,刷新了德州市小麦单产最高纪录。今年,他们在德麦008的基础上又共选育了几十个品种进行试验。
种子适应本地气候和环境,才能呈现最好的长势,这也要求种子必须本土化。
去年,德州的15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和山东省审定,审定品种总数达160余个。目前,德州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%,种子质量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%以上。
如何实现从“单技应用”到“多技集成”?
采访中,记者发现,在吨粮田的建设过程中,单一技术的应用很难提升粮食产量,必须实施多项增产技术,
而德州在推广集成增产技术的过程中,探索出了一条新路。
(点击图片查看详情)
在德州乐陵南夏村,我们看到了这样的“科技小院”。这里聚集了多家国内农业高校的硕士生、博士生。眼下正是小麦春管的关键时期,也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。
青岛农业大学驻乐陵科技小院研究生 周培福:那像我手里这种,有4个分蘖,5个分蘖的这种,就是咱们的一类苗儿,一类苗儿麦田的追肥浇水可以适当晚两天。
为了加大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,在技术推广过程中,德州改变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,通过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主体,让技术真正落到万亩田间。
种粮大户张丙学在临邑县合务镇承包了450亩地种玉米和小麦,他通过半托管的方式,把自家土地交给当地合作社进行管理。
张丙学:今年从开始小麦管理施肥到浇水,包括用药一直都是跟公司合作。
张丙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由合作社托管的种植成本每亩1100元,自管大概1200至1250元,每亩可节省150元左右。
目前,德州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3769万亩,通过经验累积,当地还创建了以机械化生产、病虫草害防控等技术规范系列标准,形成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
(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陈烨炜 宋建春 王朋 山东台)